焦點
-
台灣最大的鋼彈模型上線囉!鋼彈之父大河原邦男現身開幕式,粉絲大排長龍也要搶先看!
發生什麼事情?是什麼樣的角色,驚動了羊角編連假也要加班帶著色影師來拍直擊?原來是台北居然出現了神秘的巨大機械人!這樣作為一名專業3C編輯的羊角編,怎麼可能會錯過這個不可多得的機會!一到現場,看到這熟悉的造型,這是傳說中的夏亞用薩克和鋼彈嘛!羊角編還以為台灣終於推出了強力機器人,準備侵略宇宙了! 這次由萬代南夢宮亞洲有限公司籌辦,為了回饋台灣沒有鋼彈睡不著覺、吃不下飯的鋼彈癡、鋼彈迷和鋼彈達人們,特地把日本原裝的巨型鋼彈搬過來啦!原先還以為這輩子只有去日本才能看到的巨型鋼彈,現在省下機票錢在台灣就看的到啦!省下來的錢,可以多買幾組鋼彈模型,或是拿來贊助羊角編也不錯啦! #影片=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yk087ks09A 羊角編現場直擊 這次開幕式最大的焦點,就是鋼彈系列作品的靈魂人物,也是素有鋼彈之父之稱的大河原邦男老師,現身為展覽揭開了序幕。現場不僅粉絲們大排長龍,大河原老師也在現場舉辦了小型的簽名會,讓VIP們可以得到大神的簽名外,同時也能夠近距離與這位傳說級的老師碰面,我想得到簽名機會的粉絲們,作夢也會笑吧? 除了到場揭幕外,大河原老師也特別為台灣和日本設計了一款,以花卉為主題的RX-78-2鋼彈 Ver. T.M.D.C,整體配色採低調洗鍊,同時搭配台灣國花梅花和日本最具代表的櫻花,讓整架鋼彈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感覺。除此之外,展區也放置了不少經典機型,搭配上動畫內的名場景,肯定可以滿足許多鋼彈迷們的胃口啊! 除了這些,展區也有販售一些特別品,要到展區才能購買到的限量T、托特包、抱枕,當然也有和知名潮牌合作的限量款鋼彈登場。展間也陳列了不少鋼彈的設計圖和用料,甚至有現場塗繪的專區,有工作人員會在現場示範塗繪上色的技巧。 這次的鋼彈展覽推出了首次登場的巨型鋼彈外,現場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闖關活動,等待玩家們親自到場去體驗!展期是10月8日到11月1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想要體驗的玩家可得抓緊時間。連假不曉得要去那裡玩的玩家們,羊角編推薦可以到這裡體驗看看鋼彈的魅力! 廠商名稱:萬代南夢宮亞洲 活動日期:2017年10月8日~11月1日 廠商網址:
-
HGST Ultrastar He12 12TB SATA開箱實測,史上最強大容量硬碟重裝上陣!
在今年(2017),HGST推出了一款目前稱霸全球的HDD,是速度稱霸全球嗎?不!這一次最強最特別的就是它的容量,以12TB的儲存空間在HDD的市場當中無人能出其右。PCDIY! 編輯們相當榮幸,能夠先取得這顆硬碟的獨家報導! 相信各位玩家們都知道,在近年來,相較於傳統的「硬碟」(HDD),「固態硬碟」(SSD)的技術可以說是突飛猛進,從原本的SLC SSD、MLC SSD、TLC SSD,近期更是聽說「QLC SSD」也已經準備出現。但是在儲存容量的限制上面,確實以HDD會來的表現較為優異,從原先的6TB(He 6)、8TB(He 8)到10TB(Ha 10、He 10),現在,HGST推出了一款企業級的3.5吋硬碟Ultrastar He12,容量的大小是前無古人、後無來者的12TB! HGST Ultrastar He12 12TB SATA,採用的是3.5吋標準規格,並且具有WD母公司的獨特HelioSeal技術,此紀錄利用密度只有空氣七分之一的氦氣,能夠將氦氣密封於硬碟之中,讓產品能夠在穩定的介面下使用更薄的磁碟,藉此達到更高的容量以及能源效率。在資料安全的部分,此款HDD也具備有即時安全清除(ISE)的功能,能夠清除並安全的重新佈署HDD。 除此之外,因為可以使用更薄的磁碟,所以在這次的產品上,總共具有8磁碟片的設計,並且採用最為常見的垂直寫入技術(PMR、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)。而HGST也致力於提升硬碟的品質,讓這顆硬碟的平均失效間隔時間(MTBF)提升至250萬小時。 小編既然已經拿到獨家的硬碟了,當然也要將它的電路板卸下,讓各位玩家們一探電路板上所採用的晶片組為何,最大的Controller採用的是AVAGO的控制晶片,採用NANYA的記憶體顆粒。 當然在全球容量最大的硬碟面前,小編也幫大家做了幾項測試以及資料確認,透過SATA 6 Gb/S的介面,以及準備好的平台,使用Windows 10 Pro x64中文版作業系統、CrystalDiskInfo、TxBENCH檢視一下HGST Ultrastar He12 12TB SATA的基本資料。 這邊提供小編用於測試的平台: 處理器:Intel Core i7-7700K 4.2GHz 4C/8T 主機板:MSI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記憶體:Kingston HX430C15PBK4/16 DDR4-3000 16GB Kit 顯示卡:NVIDIA GeForce GTX 1080 Founder’s Edition SSD:Crucial M550 1TB 電源供應器: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:Windows 10 Pro 64- bit Version 1703 (Creators Update) 基本的硬碟資訊看完之後,小編使用CrystalDiskMark、AJA System Test、Anvil’s Storage Utilities、TxBENCH、ATTO Disk Benchmark、AS SSD Benchmark等七項軟體,幫助各位玩家們了解更多關於這顆硬碟在傳輸速度上的成績。 小編最後採用的是HD Tune Pro 5.50測試,除了使用基本的檔案效能測試之外,也測試了隨機存取以及額外測試: 相信各位玩家們也都知道,在HDD以及SSD的市場上,基本上所針對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客群,購買SSD的玩家們希望可以得到的是傳輸速度,能夠越快越好,對於容量的要求並沒有如此之高;但是在HDD的市場當中,容量才是購買HDD所會注意的,能夠讓玩家們儲存多少遊戲、檔案、資料、「片片」(咦?),如果想要用一顆硬碟就一勞永逸的話,或許現在這顆全球容量最大的12TB硬碟會是各位玩家們相當不錯的選擇! 型號:HUH721212ALE600 介面:SATA 6.0Gb/s 外觀尺寸:3.5吋 儲存容量:12TB 傳輸規格:12Gb SAS或6Gb SATA 緩衝記憶體:256MB 轉速:7200轉 持續傳輸率:255MB/s 平均延遲度:4.16 ms 平均失效間隔(MTBF):250萬小時 耗電量:SATA機型閒置時為5.3瓦,運作時為7.2瓦;SAS機型閒置時為6.1瓦,運作時為9.8瓦 保固:5年有限保固 這次,實測開箱了史上最強大容量硬碟,儲存容量達到12TB,昱科環球HGST Ultrastar He12 12TB SATA機械硬碟,對於它的優異存取效能,超大容量HDD,逼近SSD讀寫性能,印象特別深刻,這是一款表現非常強悍的機械硬碟。 整體來說,這是款企業級機械硬碟中的優質精品! 廠商名稱:HGST - 新加坡商昱科環球儲存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:威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: 技術支援:0080-165-1647 →更多的【PCDIY! HDD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SSD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行動儲存】:
-
體驗不容干擾的音域空間,都會時尚新指標SONY WI-1000X無線降噪耳機
不曉得各位讀者是否還記得,9月時我們的小W編到Sony的降噪耳機記者會,除了帶回許多張鈞甯的美照外,也替編輯部帶回了這副WI-1000X無線降噪耳機。羊角編相當喜愛SONY家的產品,一方面是對於他們家品質的信賴,另外整體造型都相當讓羊角編心動呀!這次羊角編貼身使用了數天,將替大家介紹這副WI-1000X無線降噪耳機,到底有哪些奧妙之處吧! 先來看看這款耳機的硬體和特色功能吧,SONY WI-1000X無線降噪耳機採用了9mm的混合式動態驅動單體,可以維持驅動力來創造沉重和清晰的中音表現,除此之外也使用了S-Master HX技術,將整體音質最佳化,減少失真的狀況,提高使用者的聽覺體驗。在頻率響應能夠支援3Hz到40,000Hz,藍芽連接底下仍有20Hz到20,000Hz的響應頻率,對於一般使用者的需求已經能夠大幅滿足。 既然是一篇專業開箱文,不免俗的我們就要把所有的東西一一拿出來檢閱一遍囉,裡頭附了一條耳機線、傳輸線、產品說明書、耳機轉接頭以及多種尺寸的耳機套和一個攜帶收納袋。羊角編開箱後拿出這些配件,一開始是有點小失望,畢竟要價萬元的耳機,附件顯得有點單薄。不過換言之,也代表Sony對於這款耳機相當有自信,不用過多的配件來分散注意。 要說羊角編拿到這副耳機的第一個念頭,腦海浮現的第一個畫面就是都會型男美女,在森林公園騎著腳踏車配戴WI-1000X無線降噪耳機,享受著美好的芬多精。整體的設計採金屬流線,原先羊角編以為頸掛式會以運動風為主打,拿到實品才發現是兩回事,沒想到頸掛式耳機也能夠做的如此有設計感。平常喜歡都會時尚或是特別喜愛英倫風穿著打扮的玩家朋友,都相當適合這副耳機,以外型來看就已經是個不賴的時尚單品。 同時有金色和黑色可以選擇,這次羊角編拿到的是金色,原先以為會是土豪金或是亮眼一點的色系,但這款金色採相對低調的色澤,並且在金屬面上拉有髮絲紋,整個耳機顯得低調卻不失奢華風格,讓羊角編相當驚豔。就算是商務穿搭,也很適合這樣的色系。整副耳機將按鍵設計在頸掛內裡,已浮出式的圖樣顯示,使用者配戴過程不會因為按鈕而感到不適。 看完了外型,最重要的就是內部功能和實際體驗的感受囉,當然對於讀這篇的玩家來說,文字恐怕難以將羊角編體驗到的感受完整陳述,但是羊角編會盡量完整的為各位玩家們介紹WI-1000X無線降噪耳機。這款耳機在低音和中音的表現都相當不賴,羊角編以『Jennifer Warnes-The Hunter』和『 Beethoven- Symphony No. 9』以及『Alan Walker - The Spectre』分就鄉村流行樂、交響樂、電子樂體驗。 以The Hunter來說,整體整體音樂篇中、高,主體旋律以弦樂和明確的節奏鼓,在耳機上表現的感受,相當清楚地把不同樂器的聲音給帶出來,尤其中音的表現相當優秀,很清楚的能夠聽出歌手在細微的轉音變化。第九號交響曲的部分,在低音呈現有著特別的明確感受,整副耳機在低音與中音的表現相當不錯,一方面降噪功能也讓使用者能夠更進入整個音域氛圍。 最後來到電子樂的部份,羊角編選擇以知名電音DJ Alan Walker的新歌The Spectre作為測試曲目,整首歌的音域偏高,同時又是偏向於House的電子樂,所以在聆聽的反饋並不如前兩首歌的優秀,高音相對呈現的感覺比較疲弱,以耳塞式的耳機體驗來說仍算不錯。 WI-1000X無線降噪耳機主打的就是它的降噪功能,羊角編原先以為它是需要手動去改變降噪模式,但實際上使用了專屬的App後,會啟動耳機內部的偵測儀,隨著使用者移動的過程,它會自動偵測外界的氣壓狀態,針對不同的場域來轉換整體的降噪模式。 以羊角編在通勤過程,在室外等公車時的降噪模式,設定為能夠聽到外界的交談聲、引擎聲,但是一上公車後轉換為交通工作移動模式,連公車本身的引擎聲都有點聽不太到,當時羊角編簡直雞皮疙瘩起滿身,要曉得公車上的引擎聲除了較新型的公車,基本上都是相當吵雜的狀態。此外在切換過程中會有提示音,切換後會有氣壓改變的既有聽感,感覺像是忽然被摀住耳朵,但是少了不適感。 SONY WI-1000X無線降噪耳機在降噪功能上表現相當優異,尤其在針對不同環境能夠自動切換深得羊角編的心,當然以高規格的耳機標準來看,它仍有許多可以進步的地方,作為萬元耳機算是中階耳機的等級了,整體在低、中音表現都算不錯,但是在高音的表現差強人意。撇除音質上的表現,造型設計上,可以算是一款優秀的時尚單品。綜觀而言,羊角編給予不錯的評價,想添購耳機的玩家不妨考慮看看。 廠商名稱:Sony台灣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4499111 廠商官網: 建議售價:新台幣9,900元
-
咖啡湖超頻大爆發,芝奇發表Coffee Lake對應三叉戟Trident Z系列DDR4-4600超頻記憶體模組!
隨著Intel第八代Core處理器的上市,K系列處理器的超頻性能,又開始受到了關注。這次,要向玩家報告一個好消息,目前華碩(ASUS)與華擎(ASRock),高階Z370主機板,搭配K系列處理器,Core i5-8600K與Core i7-8700K處理器,雙記憶體通道模式達到穩超DDR4-4600。 針對DDR4-4600的記憶體超頻,超頻記憶體大廠芝奇國際G.SKILL,目前則搶先發表了兩款三叉戟Trident Z系列超頻記憶體模組,分別是三叉戟Trident Z F4-4600C19D-16GTZSWC(19-23-23-43@1.50V)的16GB記憶體套裝,以及三叉戟Trident Z 4-4600C19D-16GTZKKC(19-23-23-43@1.50V)的16GB記憶體套裝。 世界知名超頻記憶體及高端電競週邊領導品牌,芝奇國際G.SKILL發表多款Trident Z RGB幻光戟和Trident Z三叉戟DDR4規格,將於Intel新世代 Coffee Lake處理器及Z370主機板上演飆速傳奇。此次最引人注目的兩款為幻光戟Trident Z RGB DDR4-4000MHz 32GB(8GBx4)和三叉戟Trident ZDDR4-4600MHz 16GB(8GBx2)套裝,再次展現芝奇卓越的超頻記憶體研發實力。 為第8代Core處理器及Z370主機板專屬設計的幻光戟Trident Z RGB DDR4-4000MHz 32GB(8GBx4)規格,提供了高質感的RGB幻彩體驗,是Modding電腦改裝玩家的不二首選。搭配時序CL18-19-19-39及1.35V電壓,能給予兼具視覺及效能的雙重饗宴。 此規格在ASUS ROG MAXIMUS X HERO(WI-FI AC)主機板及Intel Core i5-8600K 處理器上通過驗證,以下為燒機測試圖: 在Intel新一代高階平台上,芝奇推出業界最高頻率的三叉戟Trident ZDDR4-4600MHz 16GB(8GBx2)套裝,並搭配時序CL19-25-25-45和 1.5V電壓。對渴望極限效能的超頻玩家而言,此產品無疑又是一次令人震撼的突破,誓將透過新平台發揮最強勁的記憶體性能。此規格是在ASUS ROG MAXIMUS X APEX主機板及Intel Core i5-8600K 處理器上通過驗證,以下為燒機測試圖: 對於喜愛三叉戟系列的玩家,芝奇也推出了高達Trident ZDDR4-4200MHz速度的32GB(8GBx4)套裝,此規格的時序為 CL19-21-21-41及 1.4V電壓,能滿足專業電腦使用者的多方需求。此規格在ASUS ROG MAXIMUS X FORMULA主機板及Intel Core i5-8600K處理器上通過測試,請參考測試截圖: 身為Intel 及各大主機板品牌的長期策略夥伴,芝奇已完成多款記憶體與Coffee Lake 處理器及 300系列主機板的相容性測試,詳細規格請參照下表。新發表的諸多套裝將於今年11月上市,屆時消費者可透過芝奇全球合作經銷商購買。
-
第8代Intel Core i7 8700K處理器評測大公開,「龍爭湖鬥」鹿死誰手?
十月份PC界最大的新聞,當然就是所有玩家最期待的Intel全新的8代處理器,效能數據大解禁啦!這款咖啡湖可以說是吊了眾人胃口之久,Intel的慣例就是一小段一小段,慢慢釋出一些消息讓玩家們心癢難耐,小編們拿到新的i7 8700K時本來也迫不急待想要分享給大家,無奈NDA緣故,只好讓大家再按耐一下囉。 等候多時的好朋友們現在可以看過來啦,小編們今天就全面把i7 8700K的數據全面公布給大家看,更佛心的我們也拿了過去同級的i7 7700K和Ryzen 1800X全面比較給玩家看,到底是不是好貨就讓數據說話囉! 在我們進入正題之前,小編先帶玩家們一一回顧過去Intel給出來的消息吧!在8月下旬時,Intel公布了8代處理器的效能相關資訊,當時給出來的是針對筆電使用的處理器,效能最強的i7 8650U為4核心8執行緒,單核心最高能夠跑到4.2GHz。 緊接著在九月底也正式公布了桌上型電腦使用的處理器規格,玩家們都在討論這次的腳位會不會有大幅改動,正式公佈的資料顯示了,這次採用了是1511腳位,不過在腳位相容做了細部的規格改動,是針對8代處理器設計的版本。除了腳位的改動,不管是i3、i5的核心數都全面升級了,i3全面採取4核心4執行緒,i5則進化為6核心6執行緒,而頂規的i7也強化為6核心12執行緒。 當然除去效能資訊的公布,玩家們最在意的價格也隨之公開啦!入門階的i3標準版要價112美元;i5標準版則是182美元;i7標準版則為303美元,除了標準版,全系列都推出了超頻版K系列,價格當然比標準版更貴一些,以最頂級規格的i7 8700K來說,官方定價359美元,足足比標準版貴上56美元。 作為Intel最大的競爭對手AMD也沒有閒著,看到Intel即將把消費級桌上型處理器推出來,搶先在國外的販售價格跳水。這次AMD直接把定價249.99美元的1600X(6核心12執行緒,單核心最高4.0GHz)砍到199.99美元,1600X作為i7標準版的對手,價格硬生生比對手少了100美元,在8代上市前狠狠給了Intel一記直拳。 回顧完過去Intel 8代處理器的大小消息,我們現在正式進入正題,接下來要來全面盤點整理咖啡湖系列處理器的規格資訊,緊接著就次萬眾矚目的評測數據啦! (1) Core i7-8700K:6C12T、時脈3.7GHz;最高4.7GHz、TDP 95W、SmartCache 12MB、DDR4-2666MHz、支援Optane Memory、未鎖頻、建議售價為:359美元(千顆報價)。台灣代理商含稅售價為NT$12,500._ (2) Core i7-8700:6C12T、時脈3.2GHz;最高4.6GHz、TDP 65W、SmartCache 12MB、DDR4-2666MHz、支援Optane Memory、建議售價為:303美元(千顆報價)。台灣代理商含稅售價為NT$10,500._ (3) Core i5-8600K:6C6T、時脈3.6GHz;最高4.3GHz、TDP 95W、SmartCache 9MB、DDR4-2666MHz、支援Optane Memory、未鎖頻、建議售價為:257美元(千顆報價)。台灣代理商含稅售價為NT$8,790._ (4) Core i5-8400:6C6T、時脈2.8GHz;最高4GHz、TDP 65W、SmartCache 9MB、DDR4-2666MHz、支援Optane Memory、建議售價為:182美元(千顆報價)。台灣代理商含稅售價為NT$6,390._ (5) Core i3-8350K:4C4T、時脈4GHz、TDP 91W、SmartCache 6MB、DDR4-2400MHz、支援Optane Memory、未鎖頻、建議售價為:168美元(千顆報價)。這顆不在第一波上市名單,預計2018年第一季上市。 (6) Core i3-8100:4C4T、時脈3.6GHz、TDP 65W、SmartCache 6MB、DDR4-2400MHz、支援Optane Memory、建議售價為:117美元(千顆報價)。台灣代理商含稅售價為NT$4,100._ 至於主機板的售價方面,目前已有廠商(例如)優先公佈其Z370主機板的建議售價。由於第八代Core處理器必須搭配Z370主機板才能使用,傳統的Z170、Z270都是不能使用的。因此,想要升級的玩家,記得將Z370主機板的採購費用也加進去。 在各位玩家們看完這一次Intel推出八代處理器前的「龍爭湖鬥」的愛恨情仇之後,一定相當迫不及待想要看見彼此之間的效能測試,這一次也因為所採用的CPU不同,而導致平台也沒辦法完全一致,但小編還是幫各位玩家們附上我們所採用的平台數據接著看下去吧! 這邊也提供小編所採用的測試平台: (一)、Core i7-8700K平台: 處理器:Intel Core i7-8700K 3.7GHz 6C/12T 主機板:ASUS ROG Z370-F Gaming 記憶體:Trident Z RGB 3200C16Q-32GTZR 顯示卡:NVIDIA GeForce GTX 1080 Founder’s Edition SSD:Crucial M550 1TB 電源供應器: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:Windows 10 Pro 64- bit Version 1703 (Creators Update) (二)、Core i7-7700K平台 處理器:Intel Core i7-7700K 4.2GHz 4C/8T 主機板:ASRock Z270 Extreme4 記憶體:Corsair Venegeance LPX DDR4 3000MHz 顯示卡:NVIDIA GeForce GTX 1080 Founder’s Edition SSD:Crucial M550 1TB 電源供應器: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:Windows 10 Pro 64- bit Version 1703 (Creators Update) (三)、Core i7-6700K平台 處理器:Intel Core i7-6700K 4.0GHz 4C/8T 主機板:ASRock Z170 Extreme7+ 記憶體:Corsair Venegeance LPX DDR4 3000MHz 顯示卡:NVIDIA GeForce GTX 1080 Founder’s Edition SSD:Crucial M550 1TB 電源供應器: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:Windows 10 Pro 64- bit Version 1703 (Creators Update) (四)、Ryzen 7 1800X平台 處理器:Ryzen 7 1800X 3.7GHz 8C/16T 主機板:MSI X370 X3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記憶體:Corsair Venegeance LPX DDR4 3000MHz 顯示卡:NVIDIA GeForce GTX 1080 Founder’s Edition SSD:Crucial M550 1TB 電源供應器: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:Windows 10 Pro 64- bit Version 1703 (Creators Update) 這一次抓出來捉對廝殺的對象有Intel Core i7-8700K、Intel Core i7-7700K、Intel Core i7-6700K以及AMD Ryzen 7 1800X,這一次使用的測試軟體有:3DMark、VRMark、PCMark7、wPrime、CineBench R15、AIDA64、Sandra Lite等七個測試軟體幫各位玩家們看看這一次Intel Core i7-8700K究竟有多少的進步! 看完了基本與顯示有關的測試之後,接下來小編就來帶著各位玩家們看一下與CPU最息息相關的各式測試吧! 在10月5日準備上市的Intel Core八代處理器確實引起了相當大的波瀾。小編這一次使用Intel Core i7-8700K,具有6核心12執行緒,以及1.5MB的L2和12MB的L3快取,最特別的部分在於它能夠自行Boost至4.7GHz,整體在使用上能夠有相當不錯的表現。這一次在價格方面,Core i7-8700K的千顆報價為每顆359美元(約為新台幣10,770元),Core i5-8600K為257美元(約為新台幣7,710元)、Core i3-8350K為168美元(約為新台幣5,040元)。 不過也正如各位玩家所見,AMD在這一次對於Intel八代處理器的推出所對應的方式為替Ryzen 5 1600X降價至199.99美元(目前也已經漲回219.99美元)以茲對抗Intel Core i5系列。至於Ryzen 7的部分尚未有任何降價動作。單就上面效能比較的數據,可以發現Core i7-8700K在各個方面幾乎都領先於自家的前代產品,和Ryzen 7相比也是贏面居多,但在多核心處理的部分則為Ryzen 7較優。 若是玩家們的需求主要是以玩3A級遊戲或是效能負荷較重的遊戲大作(如:絕地求生、火線獵殺:野境等)或是想要玩4K遊戲,可能就會需要用到CPU能有較高時脈的Core i7-8700K;若是玩家需要執行多工程式,在背景同時開啟較多的程式或是進行壓縮運算、轉圖檔、影音檔等等,這時候選擇核心數較多的Ryzen 7 1800X,會比較合適。 小編這邊提供了各式的數據比較,玩家們想要怎麼選擇、挑選,就交給各位玩家們做決定囉!
-
Ryzen Threadripper系列龍傲半片天,市售4款X399主機板捉對廝殺!
在今年(2017年)下半年度,CPU大廠AMD動作頻頻,不僅接續先前Ryzen銳龍的5、7系列,推出Ryzen 3來補足入門級的產品線,又於7月底時推出了全新一代Ryzen Threadripper系列處理器主打高階桌上型電腦市場,一口氣將自家的CPU市場完成整體佈局。而有別於Ryzen 3/5/7系列所對應的AM4架構,Threadripper則是改採了新規格的TR4架構,想要入手的玩家當然也必須要挑選新的X399主機板來對應。面對AMD的來勢洶洶,光是想要倚靠原有的X299搭配第7代處理器已經略顯不足,眾多玩家也都躍躍欲試的掏荷包買單Threadripper,這下子等於戰火直接拉升到對決層面,想要看誰勝出群雄,就讓小編幫大家來群測一下,到底是鹿死誰手,一測便知! 因為新推出的CPU處理器,AMD在對應的腳位上也從先前的AMD Socket AM4改為AMD Socket TR4,若是玩家想要使用Ryzen Threadripper系列的話,就要使用全新的X399晶片組。目前主機板的四大廠商:ASUS ROG、GIGABYTE AORUS、ASRock、MSI也都已經推出對應X399晶片組的主機板,讓玩家就算打算購入AMD Ryzen Threadripper系列處理器也不會發生找不到相對應的主機板做搭配。 在正式帶大家檢視各家主機板之前,首先要先知道這一次全新的X399究竟與前一代有何不同吧!先前不論是Ryzen 3、5、7的任意一組系列所對應的處理器腳位都是AMD Socket AM4,而能夠選擇的晶片組其實也相當多,從最高性能需求的X370至最高彈性的B350或是文書處理需求的A320,最後再到適合小型裝置的A300,有相當多樣化的選擇,不過在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上,能夠選擇的晶片組目前只有X399系列,未來就看AMD會不會再推出其他版本囉。 有別於對應AM4的晶片組設計,在X399晶片組上除了支援四通道的DDR4記憶體插槽外,並且最多能夠支援64 Lane的PCIe 3.0通道以及8 Lane的PCIe 2.0通道,可以提供最多2組USB 3.1 Gen2連接埠、14組USB 3.1 Gen1連接埠、6個USB 2.0 Gen1連接埠、提供多達最多12組的SATA連接埠、並且已經解鎖超頻的限制。 相信大家已經看過小編所寫的ASUS ROG、GIGABYTE AORUS、ASRock、MSI四大廠商所推出的X399晶片組的介紹。什麼,還沒?還不讓小編把連結準備給你們!(排序方式按照字母順序) 在看完各片主機板的硬體以及軟體部分,接下來就要實際讓這4片主機板下場實測,當然小編這一次採用的平台,除了主機板外,不論在CPU、記憶體,包括其容量大小、頻率、CL值都相同甚至是顯示卡和SSD都是相同的。所以,就來一起看看4款主機板的比較數據成績吧。 本次的測試平台列述如下: 處理器: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3.4GHz 16C/32T 主機板(1):ASUS ROG Zenith Extreme 主機板(2):GIGABYTE AORUS X399 Gaming 7 主機板(3):ASRock X399 Taichi 主機板(4):MSI X399 Gaming Pro CARBON AC 記憶體:G.Skill TridentZ RGB F4-3200C14D-16GTZR DDR4-3200 @ 2666 顯示卡: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 (GPU:1544/1658/Mem: 1376) SSD:Samsung SSD 960 Pro 512GB 電源供應器: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:Windows 10 Pro 64- bit Version 1703 (Creators Update) 電源計劃設定:AMD Ryzen Balanced 小編這一次所採用的測試軟體一共有:3DMark、VRMark、PCMark7、PCMark10、wPrime、AIDA64 Cache&Memory Benchmark、CineBench R15等七項軟體。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基本的測試之外,小編還順便幫各位玩家們測試最完整的CPU和多媒體的處理器,和大家最關心的遊戲部分以下就透過AIDA 64、Sandra Lite 2017、Ashes of the Singularity、Tom Clancy’s The Division、Hitman一探之間的差異吧! 在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和1920X上市之後,透過其16核心32執行緒的超多核心設計,並且搭配8MB L2和32MB L3,突出的效能表現直接顯示在玩家面前,有這麼強大的CPU當然要有X399晶片組的加持,而各家的效能表現也都可以從上述的測試中得窺一二。除了前面的測試結果可以做為玩家的選購參考外,以價格而論,ASUS ROG較其他廠商貴上5,000元,也是因為多提供了一組10G的網路卡,看來也是將成本直接轉嫁到玩家身上,至於玩家有無10G網卡的需求就見仁見智,畢竟整體價格也是比較高的;而其他3家的主機板價格大都落在12,990元左右,算是比較差不多的價位。 小編總結一下自己的測試心得,簡單的給予評價提供玩家參考:ASUS ROG有10G的網卡和最新型的除錯燈,效能表現穩定;GIGABYTE AORUS有著M.2的散熱鰭片,效能表現依然有相當不錯的表現;ASRock這一次在與CPU的優化上做的相當不錯,整體表現相當突出;而MSI在大多數測試上都穩定的維持在前段班的水準。好啦、小編提供給各位玩家們評測的數據結果,想要怎麼挑選,就交給各位玩家們做決定囉!
-
嵌「金」又包「銀」,Intel將把Kaby Lake版本Pentium改名為Pentium Gold,另Apollo Lake改名為Pentium Silver
自Intel於7月發表新一代Xeon Scalable家族,並依照產品區分成,取代原有以數字為型號的命名方式,讓其伺服器處理器更容易快速分辨出其效能高低。 無獨有偶的是,這次Intel在2017年第一季就發表的Kaby Lake版本Pentium G4xxx家族處理器當中,也要改名了!這次Intel將原先的Pentium G4560、G4600、G4620改名叫做Pentium Gold了。Intel在2017/10/3(北美時間)所發布的中,說明了將這些處理器重新命名為Pentium Gold。在發布後的一個月內,客戶(通路夥伴、系統廠)既有的CPU外盒、名稱,都將改成Pentium Gold。而在中國大陸地區,則將「奔騰處理器」,改名為「奔騰處理器金裝版」。看來這次的金牌特「物」出擊,是否會提升銷量,就看大家是否買單了! 此外,另傳出Intel也將把Apollo Lake產品線的低價與低功率版本Pentium,改名為Pentium Silver 「奔騰處理器銀裝版」,看來Intel打算把Pentium系列都鑲邊,不禁令小編想到湖裡掉斧頭的故事,不正好,Coffee Lake剛準備出場迎戰,從湖裡撈出來的金銀斧頭砍不砍得過人家啊,這年頭不是改個名字就打得贏,得有點真材實料才行。 事實上,面對Coffee Lake登場之際,Intel應該更加強化地去鞏固玩家的忠誠度,老是玩這種花招,還不如直接降價來的實惠點,看看人家競爭對手的魄力,1600X都敢跳水50鎂了,想想自己第6代跟第7代的庫存好嗎?主機板廠商一堆板子在第8代推出後通通得甩賣,牙膏一點一點的擠、主板商是一片一片的血和淚啊! (謎之音:有金、有銀,那銅…該不會是Celeron吧!!!!!!!) Source 1: Source 2: (01) (02)
-
Intel AI平台Nervana全面啟動,加速人工智慧產業應用新革命,技術說明會暨展示攤位現場直擊
近年來由於AI (人工智慧)的技術發展迅速,開啟了下一波運算需求的革命。在各方都紛紛投注資源來導入AI領域的研發與應用之際,Intel(英特爾)也正式宣佈推出自己的AI解決方案,叫做Nervana平台,將提供各界完整的開發平台,以加速各界在AI的導入與應用。 有關於AI這個名詞,早在50~60年前就已經出現,只是由於當時電腦科技並不像當今如此進步、AI模型建構上也較為簡單,因此AI的發展速度一直處於緩慢地前進當中。直到學術界發展出「神經網路」(Neural Networks)的模型,以及近年來電腦科技成長速度一日千里,企業界便開始透過其模型來發展各式AI的應用,且有顯著的成效,因此AI才又開始有快速發展起來的趨勢。 例如AI應用在人臉辨識方面,以往的辨識準確率只能做到80%,但透過AI的加持,可讓精準度提升到99%。因此,AI雖然年代悠久,但在當今大數據、深度學習、機器學習的應用之下,讓AI的發展又進入了文藝復興時代,變成ICT領域的高階應用顯學。在各大廠紛紛搶佔AI所帶來的硬體、軟體、框架、平台、雲端技術等龐大商機之下,Intel也成立了AI部門,並於2017/10/3在TICC(台北國際會議中心)舉辦Intel AI Day,透過現場的攤位展示各種AI的應用成果之外,亦有技術說明會,以展示Intel在AI發展的雄心。 由於Intel看好AI未來的發展,雖說Intel當今仍是x86 CPU的霸主,但在AI領域中,不是只有有靠CPU就可以打遍天下的!尤其當今在NVIDIA推出以GPU為基礎的AI運算平台之下,已經獲得不少產業的導入採用,更讓Intel倍感威脅。 因此Intel透過併購的方式,先於2015年以167億美元買下FPGA大廠-Altera,正式進駐FPGA產業,接下來又在2016年以超過4億美元買下AI與深度學習大廠-Nervana Systems,正式進駐AI產業,而最近2017年則是宣佈以153億美元買下自駕車技術大廠-Mobileye公司,正式進駐無人車產業。Intel如此大手筆買下跟AI發展有關的軟硬體大廠,就是希望藉由這些廠商的技術,搭配Intel自家的硬體產品,來建構出AI的發展平台,以提供學術界、產業界一個開放性的AI開發平台,以加速AI應用新革命。 之所以會取名為Intel Nervana Platform,其實就是Intel買下Nervana Systems,並沿用該公司名字作為平台名稱。這家新創公司在AI與深度學習的技術上有卓越的成績,在併入Intel大家族之後,就正式取名為Intel Nervana Platform。 而Intel的Nervana Platform,其實涵蓋的產品線非常廣,在硬體方面,就有以下的產品家族: • Intel Xeon可擴充 (Intel Xeon Scalable) 產品系列(CPU)-針對持續演進的AI工作負載提供高度可擴充運算能力,並為最密集的深度學習(Deep Learning)訓練推出代號為「Lake Crest」的專屬晶片(ASIC)。詳細產品內容可參考 • Intel Mobileye-專為主動式安全自動駕駛(Autonomous Driving)等應用所設計的視覺技術。 • Intel可編程化邏輯閘陣列(Field-Programmable Gate Arrays,FPGA)-用以執行深度學習推論(inference)的可編程加速器。 • Intel Movidius (VPU)-此低功耗視覺技術讓機器學習得以在多樣化的終端裝置上(edge)執行。 除了在硬體產品之外,還有各式軟體函式庫、軟體框架、平台等技術,以應用在終端產品。其架構其實跟物聯網(IoT)有點相似,亦即AI的架構其實就是IoT的延伸。AI可以應用到各行各業,包括各種安全辨識、金融領域、醫療、自駕車、機器人、空拍機、監控系統、VR、視訊攝影機…等等,幾乎所有的應用。 為展現Intel在AI的研發成果與技術,2017/10/3在TICC 1F展示其合作夥伴在AI產品上的應用,包括人臉辨識技術、語音辨識技術、平衡車、伺服器、無人機…等等。 以下就是各攤位的現場直擊! 接下來就由Intel人工智慧產品事業群副總裁暨技術長Amir Khosrowshahi先生,來介紹Intel Nervana Platform,由於他就是前Nervana Systems的創辦人,因此在併入Intel之後,仍保留原公司的名稱 Nervana 繼續推廣其AI理念。 他表示,AI其實就是IoT的延伸,將原本物與物之間的連結需求,帶入AI的元素,讓各端點的裝置皆具有人工智慧的能力。由於AI發展很快,因此將很快滲透到各產業,像是零售業、醫療業、金融保險業、能源與國防、政府與交通、工業與商業、教育與娛樂等等,應用可說是非常廣。 (01) (02) (03) (04)
-
ASUS ROG電競筆電體驗會現場直擊,全新ROG Chimera、Strix SCAR/HERO王者再臨!
今日(10/3)ASUS(華碩)在三創生活園區舉辦自家最新的電競筆電體驗會,準備推出的全新三款電競筆電,其中包括了今年八月底才在德國柏林消費性電子大展「IFA 2017」上初次登台的「ROG Chimera」以及專為第一人稱設計遊戲(FPS)而生的「ROG Strix SCAR」,還有它的兄弟機,專為多人線上戰鬥競技(MOBA)「ROG Strix HERO」,這一次一次帶給玩家全新的體驗,就請大家跟緊小編的腳步,我們來一探三台筆電吧! 這一次針對多人線上戰鬥競技(MOBA)所生的「ROG Strix HERO」,在機身的部分不只採用經典的馬雅圖驣以及深藍配色,搭配的硬體也是不容小覷,搭載Intel Core i7處理器、8GB DDR4 2400MHz記憶體、NVIDIA GeForce GTX1060顯示卡,另配備256GB的M.2 NVMe PCIe 3.0 x4固態硬碟與1TB Seagate FireCuda混合硬碟,接下來搭配全新的IPS螢幕,還可以大幅提升對比,能夠減少延遲和畫面色偏。鍵盤的部分,具備1.8mm鍵程、0.25mm鍵帽弧度,可增加觸覺反饋,讓玩家更專注於每次操作,不斷旗開得勝,同時還能承受高達2,000萬次按鍵敲擊,更經久耐用;而特別標記的QWER鍵搭配多鍵指令不相衝功能。 小編當然馬上就打開一場LOL來試玩,將畫質調到超高畫質,採用全螢幕(1920 x 1080)Full HD的解析度,整體在遊玩的過程其實相當不錯,幀數不設限的話可以達到170以上,在遊玩上的體驗確實不錯,已經可以比許多的家用入門主機好上非常多。 在這一次ASUS ROG Strix SCAR的機身,KEVLAR防彈纖維般的格紋,質感呈現相當漂亮,硬體搭載的Intel Core i7-7700HQ四核心處理器、NVIDIA GeForce GTX1070顯示卡,再加上16GB DDR4 2400MHz記憶體,以及256GB M.2 NVMe PCIe 3.0 x4固態硬碟(SSD)與2TB一般硬碟(HDD),顯示螢幕更是相當高厲害,採用15吋或17吋120Hz更新率、5ms反應時間的廣視角顯示螢幕,不只可以降低動態模糊,搭配著底座兩側內建擴大機驅動的揚聲器,保持超強的大的立體聲環繞音效。鍵盤部分非常符合人體工學的0.25mm下凹鍵帽,則能貼合手指輪廓與弧度,使用更舒適自在,再搭配四組快捷鍵、醒目標記的WASD鍵與多鍵指令不相衝(NKRO)功能。 既然都說支援第一人稱射擊遊戲(FPS),小編當然也要打開鬥陣特攻(OverWatch)來測試一下,當然也是將所有的畫質調到最高,並且採用全螢幕,而ASUS ROG Strix SCAR與其他電競筆電不同的地方在於它能夠支援144Hz的更新率,在選單中也能夠做選擇。而小編進去訓練模式與機器人對打的感覺也想當不錯,快速移動滑鼠造成的掉幀狀況也很少,可見真的非常適合射擊遊戲。 Chimera在神話當中是猛獸,也就是「奇美拉」,愛德華哥哥!(誤),所以這款超強效能的電競筆電,也有著相當多強悍的硬體設備,給玩家最好的使用體驗,採用Full HD(1920 X 1080) IPS顯示螢幕,搭配7ms灰階至灰階反應時間(GTG)與NVIDIA G-SYNC顯示技術,可避免影像撕裂、減少輸入延遲所造成的遊戲卡頓,再加上可超頻至4.3GHz的Intel Core i7-7820HK不鎖頻處理器、超頻後時脈上看1974MHz的NVIDIA GeForce GTX 1080顯示卡,以及8GB GDDR5繪圖記憶體(VRAM)和32GB DDR4超頻記憶體(DRAM)。當然搭配這麼強大的硬體設備,需要的散熱系統一定也要相當強力,採用革命性的Anti-Dust Cooling (ADC)防塵散熱系統,可藉由兩組專用散熱通道將有害的灰塵或微粒排出,避免其累積於散熱風扇,厚度僅0.01mm的散熱鰭片與12V雙風扇,不僅可增加16%總體散熱表面積、降低7%空氣阻力,亦可較一般5V風扇提升20%轉速、42.5%通風效果。 現在目前在實況界以及玩家當中最受歡迎的遊戲就非「PUBG」(絕地求生)莫屬啦!這一次為了展現ASUS ROG Chimera的極致效能,小編特地打開遊戲,幫大家把畫質調至極致,在所有的呈現上狀況相當不錯,不愧是與GTX 1080的搭配,在使用上非常給力,不過玩家也要相當注意,當效能全開時候,運算所產生的廢熱其實交由四組風扇還是稍微吃力,但是還算足以負荷。 在現場可不只有展示電競筆電而已,因為目前ASUS ROG Chimera的建議售價尚未公布,不過根據小編打探到的原廠消息,預估是會在今年的10月底上市,而ROG Strix SCAR/HERO的建議售價已經公布了,分別為:59,900元以及46,900元。最後小編還邀請到了ASUS自家的員工幫忙展示耳機、筆電以及滑鼠。玩家們還在等什麼,準備好「上繳稅金」成為「玩家共和國」的子民了嗎? 廠商名稱:ASUS -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800-093-456 廠商網址:
-
Razer Basilisk電競滑鼠實測開箱,為FPS玩家量身打造的專業首選!
許多電競滑鼠除了一定要有酷炫的外觀,以及符合人體工學的握感,最重要的就是遊戲的設定類型。例如RTS (Real-Time Strategy,即時戰略)、SPG (Sport Game,運動遊戲),或是FPS (First-Person Shooter,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)。這次Razer所推出的Basilisk (巴塞利斯蛇),就是一款專為FPS遊戲所打造的專業滑鼠。Razer這款Basilisk電競滑鼠內建新一代光學感測器,可自訂滾輪阻力,搭配可拆卸的DPI切換鍵,提供到16,000 DPI的靈敏度,讓滑鼠的性能更上一層樓,可幫助FPS遊戲玩家在激烈的對戰中,更精準地瞄準到對方,取得制敵機先的機會,帶領玩家迎向勝利的光芒!是FPS玩家值得注意的一款專業滑鼠。 新的Razer Basilisk 遊戲滑鼠有8個按鍵,及玩家在遊戲過程中重要的輔助功能的三大技術。以第一人稱所設計和先進的光學感測技術,其底部16,000 DPI精準的靈敏度不受加速影響,滑鼠滾輪的阻力使玩家在遊戲進行中能有更好的穩定度,及可拆式DPI切換鍵能快速找到敵人位置。 於Razer官網下載Razer Synapse 3控制軟體,可進入管理控制面板調整滑鼠或鍵盤設定、及RGB燈效或韌體更新,完成的設定可直接儲存於雲端。此軟體有提供繁體中文選項,首次使用需建立個人Email 帳號,經過網站認證後即可使用。使用此控制軟體可調整滑鼠性能及巨集,包括靈敏度、加速度、取樣頻率、光效、表面校準、音量等多處的設定。另外在Chroma設定中,7種 RGB 效果圖層可以直接套用喜好的色彩光效或自行設定。此外因帳戶能儲存每次作的設定,故可輕鬆地從雲端裡取回設定,隨時迎戰! Razer Basilisk 專門提供FPS遊戲玩家使用,符合人體工學右手抓握設計,強化橡膠側握相當服貼舒適,長時間使用也較不會有不適感,在RGB全彩背光的燈光技術也很柔美。以第一人稱FPS設計的電競滑鼠,在DPI按鈕上可調整從800到16,000需要的靈敏度,對玩家來說也是相當方便的設計,透過安裝Synapse 3 軟體工具,可以設定滑鼠的各式功能數據,資料也可以儲存個人帳戶,即使換了一台主機,也不用再重新設定,整體而言,可說是FPS電競遊戲當中方便和必備的滑鼠! 廠商名稱:Razer - 台灣雷蛇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2-2516-6616 廠商網址:
最多人點閱
-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,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,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
-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,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!
- 「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」實測開箱,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!
- 洋垃圾神器,Xeon E5-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!
-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,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
-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,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!
- ASUS ROG STRIX-GTX1080-O8G-GAMING開箱實測,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,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!
-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,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-2670神器級處理器!
-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,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!
- 微星MSI Aegis X-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,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!